您好!欢迎进入江西生态法律研究中心官方网站!
典型案例
典型案例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典型案例
广丰一铜厂污染事件
时间:2017-04-06 12:22:50 来源:暂无数据 浏览次数:224
分享到:0

2017年3月26日晚上6时左右,上饶广丰区湖丰镇槐芳村村民郑茂谷家门外突然传出一声响,工厂内有明显火光,紧接着工厂上方冒出滚滚黑烟,刺激气味迅速扩散。这一幕被当地村民拍了下来,迅速在网上疯传。

据了解,出事的工厂是湖丰镇一家专门生产黄铜棒、铜锭型材的企业,名为“广丰新世纪金属有限公司”,与村民郑茂谷及其哥哥郑茂孙家仅一墙之隔。村民多次反映其非法排污多年,但企业一直自称“有环评”。

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新世纪金属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黄铜棒生产项目确实有环评,但有效期至2016年1月16日。也就是说,环评早已过期。

3月30日,记者前往上饶广丰区湖丰镇槐芳村进行调查。

村民:“工厂离民房一墙之隔”

沿着厂房门口,往郑茂谷家走,明显有一股刺鼻的气味,令人作呕。厂区内,机器作业不停发出轰鸣声。“广丰新世纪金属有限公司”大门紧闭,外来人员无法入内。记者再往工厂左侧的废旧厂房走,现场环境十分糟糕。到处都是被货车碾压的痕迹,污水遍地。很多煤炭露天堆放,无任何环保措施,废旧的大型的机械设备裸露在外。

郑茂谷说,这几年只是觉得臭气、噪音难忍,可现在一出事,突然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危险。据其介绍,“广丰新世纪金属有限公司”就建在离他家仅只有不到20米的地方。事故发生当天,已连续四五次排出浓烟,气味刺鼻。

平常,郑茂谷的家里门窗都是紧闭的。孩子一般都在客厅里玩,偶尔在门外打闹一会,没过几分钟,就又会被郑茂谷给赶回屋子里。

30日下午5时,郑茂谷如常把孩子接回家。即便关起门,从工厂里传出的噪音吵得孩子们无法集中精神。期间,功课被打断数次。郑茂谷的儿子形容工厂的味道像课堂上用的软尺,浓浓的塑料味,臭死了。

区环保局:“工厂要生产,肯定是有味道”

什么原因导致事件的发生?一天内为何会出现多次排出浓烟的状况?广丰区环保局监察大队蔡副队长告诉记者,“当天是由于企业烟布袋收尘系统的引风机出现故障,导致出现两次短暂性的烟气无组织排放,我们第二天到现场,工厂已抢修完毕。”

环评有效期至2016年1月16日

引风机会突发故障,这其中是否存在违规作业的情况?或者工艺设备和技术设计方面的缺陷?记者联系上了该企业老板徐贤焕。他告诉记者,只是设备故障,企业都是合法生产。

村民介绍,企业在当天已连续出现多次排放浓烟。如果第一次排放浓烟及时抢修,就不会出现晚上那么恐怖的画面。在这方面,企业与环保部门都有推脱不开的责任。
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事件发生后,广丰区环保局次日才去现场。针对村民的反映,区环保局并没有再次进行监测。只是称,该企业通过了环评。

在2015年的环保报告中显示,企业项目总占地20000平方米

面对郑茂谷的担忧,蔡副队长直言,“绝不会爆的,这次安监局都没有来,这都不纳入管理范围。”

有环评就万事大吉了?环保局就可以不监管了吗?味道这么浓,难道一点问题都没有吗?郑茂谷的妻子刘冬香质疑道,“每次都说达标,但气味还是这么大。”对此,蔡副队长的解释是,“工厂要生产,肯定是有味道。不然为什么要划工业园区呢?”

调查:环评已过期

记者从徐贤焕提供的环评报告看到,广丰县新世纪金属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黄铜棒生产项目确实通过环评,但有效期至2016年1月16日。也就是说,区环保局监察大队蔡副队长口中的“企业有环评”,其实早已过期。

据徐贤焕介绍,“广丰新世纪金属有限公司”建于2006年,于2007年5月投入使用至今。企业最开始是做阳极炉炼铜,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2008年开始,改做生产黄铜棒,厂房面积后面扩大至3万平方米。记者发现,在这份2015年11月编制的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》中显示,其项目总占地20000平方米。而据徐贤焕自己说,企业2008年之后又扩建了8000多米。根据《环保法》规定,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,建设项目的性质、规模、地点、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、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,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。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擅自开工建设的,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,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,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,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;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法给予行政处分。

那该企业又有没有获得相应的排污许可?蔡队长表示,具体的方案还未出台,需要一个过程。不过,记者在广丰区环保局官网上看到,在环保局的职责范围里明确写着“负责全县排污申报登记和发放许可证工作”。

从工厂生产以来,污染投诉不断,徐贤焕觉得很冤。“我先生产,村民后面才建的房。”至于当时政府为什么会批复建房,徐贤焕也不清楚。

不过,徐贤焕也表示,生产肯定会产生噪音,或者突然间有风把烟刮出去等等。他多次跟镇政府沟通。“政府愿意出同等地皮,我们出钱帮村民盖个毛坯房,把两户人家移迁出去。可这两户人家却要双倍的价钱,一直协商不成。”

采访中,另外一户村民郑茂孙的妻子周慧仙告诉记者,镇政府这几年都是口头答应会跟企业商量,可一直敷衍,至今仍未解决。

(来源:中国江西网  2017年4月5日  记者:万思 邬强)

版权所有: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法律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:0791-83816810
地址: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法体楼 邮政编码:330032 南昌网站制作:云端科技